首页 资讯 > 正文

立秋丨贴秋膘注意3点补益又养生

2023-08-10 17:11:01 来源:大河健康报

夏意犹未尽,忽觉秋已来。

北京时间8月8日2:22:41,将迎来立秋节气,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同时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。
立秋不代表酷热天气已结束,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。立秋还处在暑热之中,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。本文来聊聊如何享受夏末秋初的伏日。

立秋 · 三候

虽然一时暑热难消,还有秋老虎的余威,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。

1初候:凉风至


(相关资料图)

古语有云:七月流火,是指农历七月天刚变黑的时候,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,天气会渐渐转凉。
凉风已起,秋意渐浓,气温会逐渐下降。

2二候:白露降

大雨之后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,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。降示秋金之白色也。
清晨有白茫茫的雾气了,尚未凝结成珠,这恰好显示了秋天在五行中属于金,属于白色。

3三候:寒蝉鸣

天冷时叫声低微的蝉即为寒蝉,立秋以后的秋蝉只能叫出很单调的短音,有悲苦之感。
寒蝉凄切,是古诗词中重要意象之一,表达悲戚之情,诉离殇。

贴秋膘注意3点

立秋后,北方民间素有"贴秋膘"的习俗。
对于体重偏低、或者已经属于低体重的人,可以考虑适当的"贴膘"。

1合理膳食、均衡营养是关键

维持生命和健康需要 40 多种营养素,这些营养素缺一不可。
由于人体不能合成这营养素,就需要从各种各样食物中获取。没有一种天然的食物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。
"秋补"不能一味地只吃大鱼大肉,奶制品、豆制品、菌藻类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要经常吃。

2食物多样、预防秋燥

秋天由于天气干燥,容易上火,所以在食物选择上应多注意,预防秋燥。
可以经常喝粥,如用小米、燕麦、薏米、莲子等杂粮熬制的粥类,熬粥的时候可以加一些薯类,如地瓜、山药等。少吃油炸食物,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。

3吃动平衡,每天适量运动

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不用多说,重在坚持,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夏秋之交 · 谨防三病

夏秋交替之际,气候变化剧烈,若不注意,很可能会使旧病复发、或诱发新病,所以要做好预防措施。

1防腹泻

立秋后,人的食欲会逐渐变好,而脾胃长期处于“虚弱”的状态,很容易增加胃肠的负担,导致腹泻、呕吐等。
可适量吃些祛湿的食物:薏苡仁、赤小豆、茯苓、陈皮、山药等。
也可将祛湿食物按比例搭配,制成茶饮、每天泡水喝。

2防秋燥

中医认为“秋内应于肺”而肺为“娇脏”。
立秋后,天气逐渐干燥,肺气虚会使身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降低,容易情绪低落,应做好措施防秋燥。
要注意情绪调节,做到内心安宁、心情舒畅,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应主动排解。

3防暑降温

在三伏天,立秋就已至,早晚清凉,午后高温暴晒。不要忽略“秋老虎”的存在。
中医认为“春捂秋冻”,秋天天气逐渐转凉,但室内温度较高,在室内可少穿些衣服,出门后穿一件单衣。
立秋后,起居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;过段时间,天气更凉爽后,加强体育锻炼,有助于气血运行、疏导肺气。

养生秘诀“6+3”

伏天未尽秋气至,6个养生重点+3个食谱,助大家平安入秋。


本文综合 中国中医 东济堂 马上营养马冠生等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宋璟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